□河南信阳 程清源
现在饭桌上提起猪油渣,估计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确实,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相对提高,各地的美味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就很少会有人去吃外形不好看的猪油渣了。猪油渣,就是猪板油熬炼出猪油后,剩下的金黄色“残渣”。提炼猪油的时候,如果火候或者时间没有控制好,猪油渣就会变得板硬、焦黑,味道苦涩且口感极差。
我之所以这么喜爱猪油渣,除了它本身的味道之外,更多的是它带给我心理以及情感上的依赖和寄托,因为猪油渣算是我童年生活中最豪华的美食之一了。
小时候,米饭虽然能吃饱,但是菜一直都是寡淡少油的,更别提吃肉了,一年中可以吃肉的机会,一只手的指头就能数过来。即便是哪顿饭菜里有肉,也只是添加几块给菜调个肉味而已,根本做不到敞开怀大吃特吃。母亲偶尔会去集市上买一块猪板油,熬炼出猪油留着炒菜用。剩下来的猪油渣,既有油的清香不再寡淡,也有肉的醇厚,丰腴肥美,成为我童年的最爱。
早晨出门去上学,母亲告诉我她当天要去集市上买猪板油,那一整天,我的脑海里都是猪油渣,连上学都没了兴致。放学铃声一响,我拔腿就往家跑,还没进门,熬炼猪油的香味儿就不停地往我鼻子里钻,嘴里的口水立马流了出来。母亲正在厨房里忙碌着,锅里的猪油“咕噜咕噜”地冒着泡,猪油渣浮在上面,黄灿灿的一层,散发出来的香味浓郁浑厚,十分有诱惑力,紧紧地把我抓在灶台边,让我无法抗拒。母亲用笊篱捞出猪油渣,再把笊篱的把手在灶台上用力磕几下,抖落掉里面的猪油,然后“哗啦”一声,把猪油渣全都倒进铁盆里。
完全顾不上猪油渣刚出锅时的烫手,我抓起一个就放进嘴里,“呼呼”吹几口气,迫不及待地咬了下去。“咔嚓”,猪油渣在我嘴里炸开,香味儿四散开来,美味在我的唇齿间跳动,酥脆焦香的猪油渣,紧紧地抓住了我的舌头,让我回味无穷。
猪油渣的香味,像是过年时候燃放的烟花一样让我惊艳。但是我只吃了一个就不吃了。回味着嘴里的香味,忍受着肚子里的馋虫,我在等着母亲熬炼完猪油之后的晚饭——油渣饺。
油渣饺不是过年的时候吃的水饺,不需要用水煮,是河南特有的一种美食。把猪油渣和青皮嫩南瓜剁碎,拌上辣椒面和调味料,就是油渣饺的馅料,再把圆形的面剂擀成碗口大小的面皮,包上馅料之后,一个月牙形状的油渣饺就完成了,然后在铁锅的底部倒上一碗水,把油渣饺在水面以上的锅面贴上一圈,盖上锅盖,等锅底的水快烧干的时候,油渣饺就熟了。刚出锅的油渣饺白胖酥软,一面是煎熟的,一面是蒸熟的。咬上一口,面的清香和猪油渣的肥美完美结合,瞬间让人折服,念念不忘,只为了把这一口美味铭记在记忆的最深处,用一生去回想。
晚饭的时候,左手拿着一只油渣饺,右手端着一碗稀粥,咬一口油渣饺,喝一口稀粥。那滋味,让人不禁感叹,神仙般的生活也不过如此了吧。意犹未尽的味道,让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美美地吃上这样一顿晚饭了。品尝着这种温暖而踏实的香味,年少时贫苦的生活也有了不一样的色彩,清苦的岁月中,也因为这一顿油渣饺,而有了丰饶的幸福气息。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难登大雅之堂的猪油渣早就退出了生活的舞台,但是我却越发地惦念童年的记忆和味道。假日我打算回一趟老家,让母亲再去市场买猪板油回来,不为熬炼猪油,只为了记忆深处,那一直让我魂牵梦萦的味道。
悲欢离合的人生,酸甜苦辣的生活,童年记忆中的油渣饺,陪伴着我一路成长。它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结,是我不舍抛弃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