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现代快报5月8日社评版《“转人工客服”,少打弯弯绕!》一文后,我想说,智能客服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在给人们带来不少便利的同时,也常出现“读不懂关键词”“答非所问”等不够智能的现象,给消费者添了不少堵,转人工客服又困难重重,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
近年来,一些热线电话采取语音导航方式,让消费者按键选择需要的服务,积极利用了交互式语音应答技术,分类处置了消费者诉求,降低了话务平台运营成本,但也存在程序繁琐、消费者选择不便等问题。消费者拨打热线电话后,不光要耗费一段时间听语音播报,还必须精神集中记下播放内容。由于语音导航分类多、用时长、容易错选,常常需要重听一遍。可想而知,老人面对语音导航,遇到的困难会更大:不会选、不敢选,直接影响热线服务效果。
笔者就曾遇到过智能客服存在沟通障碍的问题,例如,租车行驶过程中遇到故障求助客服,智能客服机械性的回答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浪费了时间。尽管有些时候智能客服能带来不少便利,但面对一些复杂性或需尽快解决的问题,人工客服还是不可或缺的。
让“无心”的智能机器来全面接管完成服务工作,这样做显然是不走心的,服务体验也不可能提升。
对此,相关部门或平台,不仅要升级和扩容智能客服的“知识库”,更应从根本上增强服务意识,在设置客服程序时多考虑各方面的情况,让人工客服积极介入,以此维护和尊重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消费体验层次。
总之,力争通过技术升级、服务意识升级,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客服智能化带来的便利。
南京 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