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岁之前,郑安德肋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前往罗马——一座遥远而陌生的城市,一个完全超出他世界观的文明。
在有关明清更替的宏大叙述中,“外交”一向是被忽视的边角笔墨。《大明最后的使臣》则将叙述的焦点对准一段几乎被历史遗忘的跨国使命:南明王朝覆灭边缘,王太后托付司礼监太监庞天寿草拟国书,派遣传教士卜弥格与少年郑安德肋横渡万里,踏上前往罗马教廷的求援之旅。这趟远行穿越三大亚洲帝国,最终抵达动荡不安的欧洲腹地。
不同于传统的东亚史叙述框架,《大明最后的使臣》将“明清易代”置入一个多文明交汇的语境之中。作者不仅呈现南明的边缘挣扎,也关注欧洲对东方政局的有限认知与回应,从一个非中心视角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在这一过程里,外交使臣不再只是国家命运的工具,更是两个世界秩序缝隙中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