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的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功能性项目——方厅水院于5月21日正式通过综合竣工验收,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方厅水院由建设阶段正式走向运营阶段,也标志着水乡客厅从形态开发到功能塑造的跃升。5月28日,示范区举行媒体见面会暨媒体记者走进方厅水院活动,介绍方厅水院有关情况。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龙秋利
综合潮新闻
方厅水院位于太浦河畔,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行政边界的交汇点上,这里又有“长三角原点”之称。从空中俯瞰,方厅水院像一座跨越省界太浦河的四合院,总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6.7万平方米),总体布局采用四合院形制,设计手法上采用新江南风格,在太浦河南岸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沿中轴线设置主会馆,四角分别设置沪苏浙皖的主题展馆,各馆通过三座步行桥及连廊无缝衔接,实现了跨域、跨河互连,体现了中国传统空间形制和江南水乡文化,又蕴含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向心汇聚、一体发展的空间意向。
走进方厅水院,主体建筑以青、白为主色调,富有江南韵味。跨河廊桥采用钢结构,并借鉴中式传统斗拱工艺。屋面铺设光伏瓦,可提供低碳能源。未来,这里既能承担国际论坛与会展,又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公共滨水空间。市民们只需15分钟,就能“走遍”沪苏浙。
方厅水院一院跨三省,项目建设推进中,示范区执委会与两区一县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开发建设分工责任。执委会依托水乡客厅开发建设指挥部平台,研究制定项目建设计划和重大事项,协调各有关方面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两区一县重点做好土地征迁、要素保障和属地社会治理工作。长新公司作为项目开发建设主体,具体做好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工作。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的房建项目,方厅水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执委会发挥协调统筹作用,会同两区一县建立了水乡客厅开发建设指挥部协调平台,初步形成跨域项目“一体化立项、一体化审查、一体化审批、一体化招标、一体化监管、一体化验收”等六位一体审批新模式。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水乡客厅总规划师制度,总规划师团队从方厅水院设计到施工全过程提供专业咨询指导和技术把控,协同推进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水乡客厅详细规划落地实施,保障方厅水院建设品质,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项目严格执行近零碳专项规划,集成应用“超低能耗建筑本体、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可再生能源系统、水源热泵高效机房、光储直柔智能微电网系统、智慧能源管控平台”等多项绿色低碳技术,打造国内节能减碳与技术创新双领先的“近零碳”大型公共建筑。经测算,方厅水院建筑综合节能率达82%,超过新国标72%要求,年减碳量预计可达1940吨。
方厅水院的顺利建成,充分体现了沪苏浙两省一市的跨域共建共享,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与制度创新的结合,推进长三角示范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展示窗口,形成了跨区域治理“中国方案”的典型案例。接下来,示范区将组建专业化公司承担方厅水院的运营工作,深入挖掘长三角原点这一专属独特IP,将方厅水院打造成为世界级湖区的标志性节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综合展示窗口、水乡客厅核心功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