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贺震
贵州我以前曾去过,游览过黄果树瀑布、青岩古镇等。这次再去贵州旅游,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贵州第一名山——铜仁梵净山去的。这几年看过无数次梵净山的旅游广告及短视频,红云金顶、老金顶、蘑菇石、万卷书等,那奇特的山形地貌让我魂牵梦萦。
从南京抵达贵州,夜宿贵阳。从贵阳到梵净山,大巴需要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加上午餐,一天的游览时间甚是紧张。为了赶时间,导游给大家将早餐打包带上车,边行进边用早餐。早上7时许,别的客人刚刚开始进入酒店餐厅用早餐,我们乘坐的大巴便已向梵净山进发。到了景区附近,匆匆用完午餐,便赶往景区入口。
红云金顶游客承载量有限,游览必须在网上预约,系统按预约时间先后自动赋号,根据现场叫号,依次游览,过号需重新预约,排号仅限当日有效。预约地必须在红云金顶信号覆盖的范围内,不到该地方无法预约。在赶往景区的途中,导游在大巴上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这些情况,并将预约二维码发在了微信群里。
进入景区,乘景区交通车到山下索道站乘缆车上山,抵达半山腰一下缆车,进入红云金顶信号覆盖区,我立即请导游帮助办好预约。景区很快发来短信,显示我的登顶号码为5202号,当前叫号到2624号。
导游与大家约定,下午5点结束游览在景区大门口集中。而此时,已是下午1点40分。掐指一算,扣除下山途中用时,可用于山上游览的时间只有短短3个多小时。
在半山腰一下缆车,便同旅游团两位年富力强的男士结伴向老金顶冲去。我和老伴开始沿着栈道,向蘑菇石方向奋力攀登。老伴平素运动较少,攀爬约300米,就已气喘吁吁,举步维艰,跨四五级台阶便需休息一下。我劝老伴乘轿子上山,老伴无论如何也不肯。她说实在爬不动了,要就此折返,乘缆车下山。透过山林的遮挡,仰望诱人的山顶风光,再看看向山顶延伸、一眼望不到头的栈道,我只好与老伴分开,独自上山。临分别时,虽然是阴天,但并未下雨,气温适宜,也不冷,老伴执意让我带上外套、简易雨衣和矿泉水。恭敬不如从命,老婆的话总归是要听的。
离开老伴,我独自攀登,效率有所提高,不到半小时便到达蘑菇石。此时,天阴沉沉的,乌云似乎就在头顶上,抬手就能抓一把。还没容我仔细观览蘑菇石的真容,一团乌云飘来,蘑菇石便与我捉起了迷藏。在梵净山的诸多景点中,蘑菇石是它的名片和象征。此刻,蘑菇石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却无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透过时浓时淡的云雾,影影绰绰中,我看到悬崖边上有两块巨石不规整地叠在一起,奇险异常,大有一触即倾之势。然而,从远古的大海波涛之中慢慢爬升到海拔两千多米的仙境云端,它就以这种姿势一直屹立着,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正在端详蘑菇石的时候,山上下起雨来,我赶紧穿上简易雨衣。冒着密密的雨丝,我看到紧邻蘑菇石的万卷书,整座山体都是层层叠叠、堆砌有序的页岩,势如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册齐天堆放,令人称奇,难怪古人赞叹:“牙谶玉轴是谁储,万卷堆来混代初;遍地纵遭秦火劫,名山还有未烧书。”
心里念着老金顶和红云金顶,我匆匆离开蘑菇石景区,沿着湿滑的石板路向老金顶走去。在一个路口,我看到指路牌提示,“由此往返老金顶约需要两小时”,一看时间已近下午3时,无奈只好放弃。
放弃老金顶后,我心想千万别再错过红云金顶,一路急行军般来到攀爬红云金顶的出发地普渡广场。侧耳细听,刚刚叫号到3900多号。望着广场上排队的人群,算算导游约定的集中时间,我明白此行是无缘攀登了。
雨越下越大,云遮雾罩,山上一片迷蒙。在云雾较淡的间隙,我看到号称梵净山第一奇景的红云金顶,如一条巨龙仰天长啸,又如擎天一柱昂首天外,天空之城飘在云端,排队登顶的人流如一根彩色的绸带缠绕在山腰。我赶忙请别的游客帮助拍照,聊作到此一游。
下午3点20分,我沿承恩寺旁的台阶走向下山的索道站。不承想台阶上下山的游人摩肩接踵,既急不得更快不得。在老伴一个接一个关切的电话中,我紧赶慢赶,按时赶到了集合地点。导游清点人数,发现独缺结伴而行的两位男士。时间到了下午6点,比预定的集合时间整整迟了一个小时,两位男士才终于到达集合地点,交流发现,他们俩也只爬了老金顶。
美好的风景、糟糕的天气、紧张的时间,梵净山,给人留下的遗憾实在是太多。大巴启程离开景区时,我在心里默念:“梵净山,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