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老妈的变化

□南京 张永祎

老妈今年87岁,头发白了很多,腰佝偻了,但精气神不错,生活也能自理,不像许多老人到了这个年纪都已坐上了轮椅。其实老妈腿脚也不太好,有时也想让她坐坐轮椅,但她就是不肯,始终坚持自己走。

老妈近来记忆大不如前,或者说是“断崖式”地大幅减退,特别是对眼前的事,几乎过目即忘。我们开始没太注意,以为这是器质性的自然退化,但很多事情越发让人困惑,有时哭笑不得。有次打车,她问师傅以前是做什么的,人家回答是做生意的,但没过一会,她又问人家以前是做什么的,人家又回答是做生意,过了没有一会,她又问人家以前是做什么的,人家就有点不耐烦了。

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会及时解释,人家也不会太在意,老妈不是故意烦人,而是记不住自己讲的话,所以每每都以为自己是第一次问,难免就出现再三重复的现象。但我们最担忧的是使用煤气,不管是烧饭烧菜,一旦忘记,如果没人及时提醒,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般情况下,父亲都会陪着她一起做,时刻关注,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可万一父亲不在家,她要自己烧水,如果记不住那就麻烦了。父亲对此一直提心吊胆,为了防患于未然,他特地请煤气公司专门加装了一个安全阀,放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出门时将其关上,即便能够打开原来的阀门,煤气也不会通。

父亲喜欢把许多东西都放在手边,方便使用,但问题是这些东西常常会被老妈莫名其妙地藏起来。有时让人很着急,到处找不到,我也确实见证过这种情形。父亲把一件晒干的褂子收回来叠放在床边,待我们忙了一阵后,父亲准备换衣裳时,就再找不到了,我也一起帮着找,找遍了整个屋子,还是不见踪影。怎么可能不翼而飞呢?肯定跟老妈有关,但问她有没有拿,她却非常肯定地说,连碰都没碰过。如此认真坚定,倒让我们觉得不应该问她。我们只好继续扩大搜索范围,终于发现,褂子被她整整齐齐地放到柜子里去了。

这种阴差阳错的事情还算好,关键是老妈的脾气与日俱增。平时特别喜欢针锋相对,哪怕是鸡毛蒜皮的事也会搞得家里鸡犬不宁。有天晚上,父亲打电话给我,叫我赶快来,说我妈几乎说个不停,而且语言刺激性特别强,让人无法休息,也无可奈何。我紧急“驰援”,发现老妈确实一直强攻不息,哪怕到了深夜,还在喋喋不休。好不容易有个间隙,我们可以打个盹了,还没来得及深睡,另一番猛烈的进攻又接踵而至,不管你怎么安慰、解释、劝导,都无济于事,源源不断的埋怨和批评,确实势不可挡。但在疾风暴雨之中,她会突然停下来,问我有没有吃过饭,尽管我回答吃过了,她还是照样说,如果没吃,饭在锅里。这种突如其来的深情穿插,确实彰显出母亲的爱如潮水。但她这段时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自尊心特别强,或者说心理特别脆弱,稍一触碰,或稍不如意,就会引起口水大战,不仅把我们搞得人仰马翻,也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有天夜里居然在睡梦中掉下床来,幸好没有大碍。

这肯定不是性格使然,应该是病灶所致,必须马上去医院。医生果然认为这是一种病态,需要抓紧治疗,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和稳定情绪,并再三叮嘱,病人是外强中干,甚至可以说是弱不禁风的心理弱者,在这个时候,最需要家人的耐心、关心、理解和宽容,平时也要让她多多接触社会。自从来了南京以后,她接触社会的机会确实非常少,有时陪她出去走走,因为她腿脚不是很好,每每不愿走太远。在日常的陪护方面,父亲几乎无微不至,处处包容。平时还让她看看抖音,特别是看到当年她喜欢听的歌曲,她不仅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而且一遍一遍地循环往复,哪怕听再多遍也不烦。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老妈的亢奋情绪明显得到缓解。我一直以为情绪膨胀与记忆不好有关,不管是谁,遇到想不起的事情,心里肯定会特别着急,而越着急就越想不起来,情绪上来后,就肯定会寻找发泄的对象。但通过我对老妈的观察,发现人的情绪稳定了,好像记忆也会得到改善。有次我打电话过去,父亲出门了,我试着让老妈告诉父亲,说我等会儿再打电话来。后来父亲告诉我,老妈第一时间就说了,这次她居然没忘,确实挺让人惊喜的。

父亲说,老妈现在还能记得包馄饨。那天正好我回去,看到她正拿着一叠馄饨皮,扒开一张,然后用筷子拨进一些肉末,四角一叠,在封口处粘上点肉末,很快就把馄饨一个个包好了,非常熟练,原来那些深入骨髓的技艺在她的手中依然如此鲜活。她马上给我先下了一碗,闻着扑鼻的香味,让我突然想起了童年的味道,好像当年的老妈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