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记者来到了常州江边污水处理厂。偌大的污水处理厂,工作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各项数据一一在屏幕上显示。从监控中看到:各种大型污水处理设备整齐排列。曝气池里,气泡不断翻滚;沉淀池中,水逐渐清澈。这些高效设备默默工作,守护着江水的清洁与生态的平衡。厂内各处地方都被我们尽收眼底!
我们来到了这儿的湿地。常州江边污水处理厂旁的湿地环境美不胜收!绿植环绕,水鸟翱翔,低飞觅食。清澈的水流缓缓流过,映照着蓝天白云,水面上漂浮着睡莲,她们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渐渐入睡,清水潺潺,鸟鸣声声,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展现了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片湿地不仅净化了水质,还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美不胜收,让人心生向往!
七(6)班 常文轩
到污水厂时,最先看到的反而是干净的小水池。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了解了处理污水主要使用的方法,并知道这座污水处理厂还在建设,而建设好后这里就是江苏省一个超大型的污水处理厂!
来到污水处理厂的大池塘后,我从心底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阳光披在水面上,微风一拂,水面波光粼粼,鱼儿还在水中“画”出一个个圈。我便不禁想到,要是没了这风景会怎样呢?
回去时到了车上我还在想这个问题。这时,望向车顶。车顶是一片灰色,可车的天窗留出了一道缝,缝中透出一抹绿色。
七(6)班 宋心妍
在充满科技感的科普展厅,我仿佛走进了水知识的宝库。通过有趣的互动屏幕,我了解到水循环的奥秘,在激烈的知识抢答环节,还深刻认识到人均水资源的稀缺。
随后,我们来到一处观景平台。黑色的围栏坚实厚重,扶着它向下望去,一方清澈见底的池塘映入眼帘。一群小鱼在碧绿的水草间欢快地穿梭,水面泛起层层细密的波纹。讲解员老师面带微笑,耐心地说:“这里的水都是经过严格处理的,变得干干净净啦!小鱼能在这里自在生活,就是最好的证明!”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我真切感受到污水处理的神奇与伟大。
离开时,讲解员老师神情庄重地对我们说:“保护水环境,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希望你们能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告诉更多人。”她的话语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明白,保护环境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付诸行动。
七(6)班 沈依慧
走访污水处理厂时,我攥着笔记本的手心都是汗——想象中刺鼻的污水池和课本里“湿地生态”的概念,会有什么联系?直到亲眼看见浑浊的污水在管道里流淌,又在生物池里被微生物“吃掉”水中的污染物,才惊觉自己对生态循环的认知多么浅薄。
讲解员简单介绍了污水处理的过程后,就带我们去到了再生水的归宿——湿地。木栈道在芦苇丛中蜿蜒,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惊起几只停在水草上的红蜻蜓。沿着栈道往前走,成片的菖蒲叶在风中沙沙作响。透过叶片缝隙,我看见水面上浮着几只绿头鸭,它们时而把头扎进水里觅食,时而抖落羽毛上的水珠,溅起的水花惊飞了岸边的豆娘。远处传来“啾啾”的鸟鸣,老师说那是苇莺在唱歌,可我找了好久,只看见芦苇梢在轻轻摇晃……突然明白了污水处理厂墙上那句话的含义:“净化的不仅是水,更是生命的联结。”原来污水经过科技的转化,又在自然里获得新生,滋养着整个生态系统。
七(6)班 张悦悦
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耳边是哗哗的水声,若不是远处高大的处理设施提醒,还以为是在某个公园里,这里绿树成荫,花草芬芳,空气中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与想象中的污水处理厂完全不同。
讲解员大致向我们说明污水处理厂构造后,带领大家参观。我们来到邻里中心科普馆,我的目光被一座城市模型深深吸引,蓝色、橙色和绿色的光带沿着管道蜿蜒流动,生动地展示着常州这片美丽的土地。
我们来到二楼,俯瞰污水处理厂建造的生态园。看,中央是一个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或大或小的鱼儿欢游水中,时而聚集成群,时而四散开来,在水面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下楼,近距离欣赏。沿着木质栈道往前走,两旁是精心设计的景观: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蜻蜓轻盈点水,泛起圈圈涟漪。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态环境吧!
七(6)班 孙紫馨
世界环境日这天,我作为小记者到污水处理厂参观。通过讲解员的说明,我知道了污水处理厂的大致结构。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生化池。生化池中有很多活性污泥,颜色和泥土一样,里面散布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如变形虫、轮虫、游动虫等,它们负责分解水中的污染物,是污水“重生”的重要一环。
我还了解了污水处理的过程,看着浑浊不堪的污水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流程变得清澈干净,让我意识到了清澈的水资源来之不易,每一滴清澈的水背后都要经过污水处理厂一丝不苟的净化和复杂的工艺。所以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做到节水珍水护水爱水,守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
七(6)班 张雨涵
组稿老师 周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