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吉卫明
我读到一句话:“穿鞋如意,行走天下。”买鞋子要买好鞋子,要品牌。穿坏一双再换一双。问题是,什么时候才能穿坏一双呢?但鞋子大概率会穿旧,这在赴会、赴宴和进城等需要讲究礼仪和体面的场合,也是换新鞋子的理由。
一天,我和妻子议定了第二天进城事宜,我们对进城这件事,向来是以庄重的态度加以对待的,起码有别于平日的穿戴。妻子前一天晚上就设计了两人的全身行头,当然包括新皮鞋。很有仪式感。
第二天的下午,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就是唱词里面“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样子,走到鼓楼医院的门口,我对妻子说:“这鞋子真不错,走路很轻松。”妻子回答:“这是几年前买的好鞋子呢。加上人一高兴,走路就飘。”大概是吧?我刚在心里认同妻子的说法,脚下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生疼,忍不住叫出声来,抬脚一看,却笑了。原来鞋底已经老化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块状物,不是最底层网状层兜住,早就无底了,所以被路上的一节小树枝吃了肉。巧在随身带了塑料袋,包扎伤员似的连鞋带脚一起包扎起来,立即找到那家鞋店,质问品牌鞋子竟然出现这种事情。人家问穿了多长时间?我们回答收了几年今天才穿。人家说:“鞋子不能收着不穿,这样反而会坏。”我们哑了,本来是兴师问罪,结果错在自己。
又,没多久,妻子在路边摊上买了一双僧侣布鞋,一看就觉得是养脚货,并且正好赶上厂里职工的短期疗养活动。行程安排中有打水仗活动,自行组合,四人一船,泼水尽兴。活动结束,大家都下了小船上岸。我的第一步,脚下一滑,另一只脚落下,又是一跐,人失去重心,要倒,身边人眼疾手快,赶紧扶住。再看那双鞋早已失去稳妥之型,鞋底里面的一层布脱开,露出夹层的马粪纸。
有道是“事不过三”。就是什么事情不能一而再再而三。若应验再三,就譬如买彩票中大奖的机率一样,成为百万分之一的那一个了。几年之后,我和妻子进城参加一个活动,她出门前把自己喜欢的一双皮鞋套在脚上,关好门,忽然说应该穿另一双。又开门换鞋,擦了一把鞋油。
我们在大行宫地铁站出来,走了没多远,妻子的脚崴了一下,好在没受伤,检查原因,是鞋底脱胶,此时我们正走在一段围墙路,没有住家或店家,怎么办?又是因为带了塑料袋,大概地做了处理,由我搀扶走到路口,遇到店家,要了些包装绳,这样扎起来,怎么都要比扎塑料袋要好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