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卜家寨
八一建军节那天,当年军校学员大队快80岁的老队长从徐州家里打来电话,我们聊着聊着就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聊起当年在军校学习训练时的拉歌。
离开军校四十多年了,然而在当过兵的人的记忆里永远抹不去军营中那队列整齐、步调一致、血脉偾张、撼天动地的拉歌火热场景。拉歌是部队参加重大集会前、训练间隙、文体活动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到部队的第一天起,就要学唱军歌,开会集合时唱、三顿饭前唱、看演出看电影前唱、节日活动时唱。有了唱军歌,就有了拉歌。无须专业的舞台,可以是训练场、劳动的田野,也可以是食堂、会场,都能组织拉歌赛。拉歌也无须金嗓子,拉歌场上不比谁的音色好,也不比谁的曲调准,就比谁的嗓门大,唱得精神抖擞士气傲,唱得地动山摇军魂耀。
其实拉歌也是一门有相当难度的“技术活”,几支甚至几十支队伍在一起,你方唱罢我登台,即使不是正式比赛,但一个队伍的气势和作风是旁观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比气势首先要把唱的歌选好。拉歌就是一场“战斗”,自古两军作战,讲究一鼓作气,歌曲便是拉歌这场战斗的制胜“武器”,歌要唱出精气神,就不能过分长,过长的歌曲耗费气息大,声带容易疲劳,而且少了那种戛然而止、提气鼓劲的气势。选歌一般都是4/4拍或者2/4拍的歌,因为这些歌曲都有激昂豪迈、强弱变换积极明显、歌曲雄浑有气势的特点。记得我们当年必选《咱当兵的人》《打靶归来》《一二三四歌》《团结就是力量》之类的歌曲,指挥员是关键,指挥员的指挥,关系到战斗的成败。指挥员用有力的手势、丰富的表情、夸大的肢体动作,根据拉歌现场瞬息万变的情况,调动大家的情绪,抢占先机,能让大家浑然一体,像着了魔似的进入拉歌的最高境界。拉歌词既能烘托气氛也是取胜的重要秘籍。指挥员:“一大队的战友们唱得好不好?”“好!”“再来一个要不要?”“要!”“一二三四五!”“我们等得好辛苦!”“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得好着急!”“东风吹,战鼓擂!”“拉歌场上谁怕谁!”……
时至今日,这些歌犹如潮水阵阵涌来,特别提神,特别鼓劲,高潮迭起,挑战声仿佛还在耳畔回旋,令人心潮澎湃。有时为了增添自己集体的拉歌氛围和气势,有的还让战士们悄悄地带上哨子、锣鼓、喊话器、马扎、脸盆、茶缸……只要能发声音都能成为拉歌的助威“武器”,一齐上阵,出其不意,先声夺人。
记得老队长当年曾说过,拉歌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是部队团结力、战斗力、凝聚力的象征。各个集体的成员倾力倾情地扯着嗓门使劲吼,是感情真挚的吼,朴实无华的吼,发自内心的吼。歌声吼出了军人的雄壮与豪迈,吼出了军人的雄浑与威武。
如今,离开部队已经二十余年了,但是那拉歌的场景依然时常浮现在眼前,那嘹亮的军歌震撼着我的心灵,催我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