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在陌生中体会简宁

□南京 王霞

离小城还有10公里左右时,这一颗心方安定下来,因为路面终于平坦下来,路旁的树木屋舍也终于有了明亮的颜色。相比较前面几十公里布满“炮弹坑”,全是摇摇晃晃的巨大厢式货车激起漫天烟尘的道路,这无疑是小桃园般的存在了。小城名叫琅勃拉邦,是我们此行老挝自驾游的第一站。

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的琅勃拉邦,是老挝著名的古都,也是琅勃拉邦省首府,位于南康江与湄公河汇合处。小城市区沿湄公河左岸延伸,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我终于摇下车窗,三月里的热带季风扑面而来,有一点点潮湿。车子进入城区已是黄昏,路边渐渐出现高低大小不一的塔,人和车也多起来了,但没有喧嚣之感,只是需要小心驾车,因为路不宽。

抵达订好的酒店时,小城灯火开始明明灭灭。酒店是两栋二层的小别墅,我们住在其中一栋二楼临街的一间。这儿少有高楼,一二层的民居较多。一楼多是白墙红窗,外加洁白低矮的围栏;二楼多为木质结构,与周遭繁茂的花木相得益彰。房间宽大雅致,可没有三孔插座。

酒店小哥是两个年轻人,个子都不高,一律的清秀文雅,可惜都不懂汉语。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最原始的肢体语言加上实物展示,就让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后来,这样的方法加上翻译软件,完全消除了不懂英语的我境外游走的惶恐。当然还有街上和各个场所常有的汉字,和陌生环境中突然出现的一句熟悉的汉语。记得在磨憨口岸通关时,排在身后的小伙子听到我打电话给家人说没有带钱,赶紧拿出10元替我和他一起交付了手续费。对于我的感谢和还钱的想法,他笑着摆手:“都是中国人”,说着就大步离开了。这份暖心,在我回国通关时转赠给了一位天津的女士,也收获了她的感谢。

再一次体会到人与人不借助语言也能无障碍沟通,是在第二天的早上。酒店把早餐安排在了一街之隔、湄公河边的临河餐厅里。就餐的应该多是来此度假的游客,欧美人居多,各种肤色均有。大家取餐用餐诸多环节也多是凭借指指点点和比比画画,却也吃得合口而安心。我亦如此,慢悠悠地进餐,安闲自得。

一次次这样的经历,让我在陌生的琅勃拉邦渐渐从忐忑紧张到轻松自在,从咖啡馆到饭店,从商场到公园。这固然是这座城市安静温和的背景渲染,但更是我体悟了人与人之间不一定要心思百转,而是可以简单到返璞归真之后的心底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