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 徐龙宽
我有一辆电动三轮车,买了四年多了,图的是去儿子家比较方便。这电动三轮车哪哪都好,轻快、干净。唯一让我焦虑的就是冬天的电池电量,唰地一下就比夏天掉下去一半。夏天充满电池时,可以从儿子家往返两次,路程约36公里,还能剩余不少电量,应急一下再跑十几公里的路程也不成问题。
到了冬天,我和妻子骑着电动车去儿子家,第二天一早返回时,一启动车子,仪表竟然显示只有30%的电量。我和妻子面面相觑,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开。遇到大的高坡,我和妻子就下来,两个人步行,一起把电车推到坡顶。徒手推车不是轻巧的活,我们两个累得气喘吁吁,小腿肚子不由自主地打颤。返回的途中,需要爬两个近一里路的长坡和一个跨河大桥。我们两个逢坡必下,一路大汗淋漓,一路担心着,小心翼翼返回到店铺。还好,过了大桥后,电车晃晃悠悠,把我们安全运载到家,竟然没有中途罢工。到了终点,一拧车把,显示还是30%的电量。
有了这次推车经历,我和妻子有了应对电量不足的经验。临行前将电车的电量充足,绿灯亮了后,多充上一个小时。返回时,逢坡必下,推车上坡,平地行走时匀速直线行驶。就这样,去儿子家,成了晨跑加推车的一项运动,我和妻子乐此不疲。
年后,温度升高到零摄氏度以上,我觉得这下电池的续航能力也应该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吧,可是返回时,一拧车把,电量照样显示30%的电量。“到前面河堤上,咱俩再下来,老办法,推上去。”对付这种情况,妻子已经有了经验。
到达土坡时,我并没有停下车,而是像夏天一样开车直接冲上去。妻子喊:“停车停车,咱们俩一起推上去。”“开一次吧,真到没电了,咱俩再推。”我斩钉截铁地说。在我们俩的担心下,电车竟然“滋滋”地爬上了高坡,电车的电量一下子“爆表”了。
我心里想,就这么开吧,开到哪里算哪里,等到电量用完,看看能把我们搁置到什么地方,大不了到时候再推也不迟。一路开着电车,走过平坦,又爬上了两个小坡,仪表灯一直在绿色和红色之间交替闪烁,反正主意已定。跨河大桥出现在眼前,这个坡度虽然不算大,但是足有一公里的上坡路,我还是匀速直线行走,尽量避免急加速、急刹车。电车像个老年人一样,慢慢悠悠地向上爬,我身边的电车“噌噌”驶过,一路绝尘,把我们甩在脑后。
终于,电车努力地爬到大桥的最高点。我终于舒了口气,因为接下来,就是长长的下坡路,过了桥剩下几公里,就是推,也能把电车推回家。更何况一拧车把,依旧能感到车的动能强劲有力。
在万般担忧下,我们的电车终于冲进小区。让我惊奇的是,停车落锁时,仪表灯显示依然是30%的电量。这不由得引起我的思考,看来我这“吃一半,留一半”的思想要改一改了。我们总是不能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如果没有不遗余力,你怎么知道电车能爬这么长的坡,能走这么远的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