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读品周刊

成为艺术家的资格

《改变艺术的 种凝视》 [英] 威尔·贡培兹 著 谭斯萌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理想国 31

□思郁

去年十一月,艺术圈有个新闻,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一根香蕉以高达620万美元的天价拍卖成功。这大概是世界上最贵的一根香蕉,当然,也是一件富有争议性的艺术品。这根香蕉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这是著名恶作剧大师毛里齐奥·卡泰兰2019年的概念艺术作品《喜剧演员》的主角,这个艺术品的概念设定就是把香蕉用胶带粘在墙上。它附有真品证书和装置说明,如果香蕉腐烂了,其主人可以随时更换。按照这个逻辑,这件艺术品可以一直传承给子孙后代,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香蕉,艺术品就可以保值下去。但是看报道说,这位来自中国的买家后来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当着媒体的面,把香蕉给吃了。至此,艺术已成。

当代艺术经常有这种迷惑性的瞬间,我们一时不该如何理解。当我们看到某件艺术品的时候,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那种与众不同的魅力,或者一件艺术品散发出独特的灵韵,感受到艺术家殚精竭虑交付灵魂的那种劳作,我们理解艺术的魅力何在。但是有时看到某件艺术品,比如面对那根香蕉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评价,下意识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骗局,又或者,自己对艺术一无所知。

英国艺术评论家威尔·贡培兹说,巨额金钱出现和流动才导致当代艺术出现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但是对当代艺术,也不要简单认为这是一种骗局,“就欣赏和享受现当代艺术而言,最好的起点不是去判断它好还是不好,而是去理解它何以从达·芬奇的古典主义演变成了今天的腌鲨鱼和乱糟糟的床”。(《现代艺术150年》)

而理解艺术就需要学会观看之道,学会欣赏艺术之道。这是贡培兹另一本书的主题,这本书叫《改变艺术的31种凝视》。贡培兹长期与艺术圈打交道的经验,促使他对艺术做出自己的理解,比如他的写作填补了普通人与艺术家之间的空白,他用艺术家的逸事,单口相声一样绘声绘色的讲法重写了艺术史,这就是《现代艺术150年》,现在又补充了31位当代艺术家的简介,带领我们进入当代艺术的丛林,一路披荆斩棘,用31部代表作讲述当代艺术界里最打动人心的故事。

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艺术家的小传,也是一篇小而精的艺术评论,用贡培兹的话总结就是:“每章都以一名杰出的画家或雕塑家为起点……他们高度成熟的观察可以促使我们重新观看世界。在每一则例子中,我都将聚焦一件作品,由此开启艺术家的思想之旅,发现他们独特的观看之道。这些观察的方法一旦应用于我们自身,则会刺激我们的感官,提高感知力,并鼓舞我们打开双眼。”

这本书对艺术爱好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入门读物,对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而言也极其友好,贡培兹善于从日常的角度,带领我们进入艺术家创作的世界,他习惯用非理论性的话语总结自己的观察,审视自己的经验,洞察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核,每一篇中你都能感受到他对艺术的那种热爱,他不吝啬自己的赞扬,好的艺术确实能够催生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如果说这本书有所缺憾的话,大概就是书中收录的图片太少了,当我们被贡培兹的解读所吸引的时候,想尽快一睹芳容和真迹,可惜书籍被文字填满的时候,图片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之中。

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个普及,普及了对当代艺术家和作品的理解。就如同开篇所言,我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是矛盾的,有时候觉得当代艺术有很多杰作,有时候又认为有很多骗子和大忽悠,但是这确实就是当代艺术的真实状况。贡培兹建议我们说,这种复杂的感受都是真实的,要珍惜那些可以激发我们思考的艺术家和作品,对那些无法理解的作品保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相信时间会做出自己公允的判断,哗众取宠的艺术作品肯定逃不过时间这个最伟大的衡量标准。

按照这个说法,我强烈推荐书中弗里达·卡罗、草间弥生、爱德华·霍普、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爱丽丝·尼尔、翠西·艾敏的篇章,尤其是这本书让我爱上了爱德华·霍普。

很多当代艺术作品总给人一种这样的印象:只要我是个艺术家,随便摆弄两下就是艺术。他大概不明白,你首先创作了真正的艺术品,才有资格被称为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