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羽
如今已经迈入21世纪的四分之一之后了,已经有人不无心急地盘点回望这一世纪的方方面面纷纷扰扰。历史毕竟是绵绵不绝的河流,不大可能因时序的更迭而戛然而止突然断裂。如此说来,检讨总结朝花夕拾,也不算太过仓促匆忙心急火燎。实际上,我们说20世纪或者19世纪,又怎能整齐划一断代井然?有不少人物、事件的影响都是跨世纪,绵亘多年,不绝如缕,无法回避。更因为研究的方便断代的需要,近代多以1840年为界,而近代终于何时?以前多说1919年,现在基本认可是1949年。往上追溯,你说钱谦益、吴梅村究竟是朱明人物还是隶属满清?你说郭沫若、茅盾是民国人物还是新中国名人?散文家徐廷华瞩目近一个世纪以来名人闻人的情恋故事,钩沉选择,惨淡成文,感情真挚,凝练扎实,集中而成《百年百人情与事》,堪称众多名人非虚构的微传记肖像画,不卑不亢,娓娓道来,不是狗仔队的“扒粪”,也非一些网络“博主喷子”的信口开河任意雌黄,可信,可感,可叹,是信史昭昭,是持之有故,是苦心孤诣的经营,是发自肺腑的缅怀。
聚焦于情,大作文章。徐廷华笔下的名人被大致分为艺术大师、文坛大家、著名学者、社会名流等四大类,他写这些人物,不是面面俱到,不是铺开架势为他们树碑立传,他只是聚焦于情,说他们的爱情故事婚姻过往,齐白石、周信芳、徐悲鸿、刘海粟、张伯驹、李苦禅、冼星海、曹禺、黄苗子、启功、叶浅予,甚至还有朱旭、常香玉、吴冠中、吴祖光等,这些人物,影响大,可圈可点的事情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也很多。但徐廷华不枝不蔓,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于他们的情爱做文章,蔡楚生与阮玲玉,张伯驹与潘素,吴祖光与新凤霞,丁聪与沈峻,等等,等等,徐廷华在简短的尺幅之间,道尽沧桑苦情、爱情,令人扼腕,让人叹息。
平实道情,内敛含蓄。情爱缠绵,悱恻彻骨,情爱复杂,形格势禁,容易煽情,也容易滥情,更容易为说情而无情。徐廷华情感凝聚笔端,内敛含蓄,不如有些所谓学者的云山雾罩叠床架屋沾沾自喜于所谓三公六婆的秘辛独家遮遮掩掩故作高深,也非一些人把所谓的独家发现视作宝贝据为己有口口声声又一篇“C刊”的洋洋得意顾盼自雄。他老老实实地反复甄别,他踏踏实实地有一说一,不添油加醋,不故弄玄虚,他说鲁迅、张恨水、叶圣陶、邹韬奋、周瘦鹃,也说苏雪林、庐隐、陈梦家,即使似乎被人说烂的郁达夫与王映霞、沈从文与张兆和、老舍与胡絜清,他也自有视角,要言不烦,令人信服。徐廷华还注意到了不大被人说及的罗洪与朱雯、蒋光慈与宋若瑜、闻一多与高孝贞、高莽与孙杰、汪曾祺与施松卿、穆旦与周与良,新人耳目,让人感怀。
以情说人,善意满满。徐廷华说名人情事,几乎看不到始乱终弃大打出手,也几乎看不到彼此反目形同路人,不是说没有这样的鸡争鹅斗一地鸡毛,不是没有这样的背叛谋划阴谋诡计,但徐廷华多舍弃不用或一笔带过或为人讳过,他以善意笔下留情,他以体贴不多纠缠,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吴宓、金岳霖、林语堂、梁实秋、赵元任与杨步伟、陈西滢与凌叔华、吴晗与袁震、王世襄与袁荃猷、谷超豪与胡和生,甚至还有陈景润与由昆,这些学者名流,徐廷华也都是娓娓道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情简意长,多有留白,余音绕梁,让人回味。
说情谈爱,删繁就简。徐廷华秉承惜字如金原则,凝练丰沛,几乎无浮语虚词,即使感喟叹惋,也多点到为止,并不汪洋恣肆,毫无节制。徐廷华说熊希龄,谈顾维钧,还有宋子文、罗家伦、费孝通、张友鸾、罗隆基与浦熙修、章含之与乔冠华,等等,等等,这些社会名流,如若信马由缰,铺陈开来,又岂能是一篇千字文章所能道尽?徐廷华没有如开闸的江水汩汩滔滔奔涌不止,看得出来,他是看了大量的有关文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反复揣摩,涵咏再三,谨慎下笔,倾情为文,煮字疗情,雪泥鸿爪。
徐廷华的《百年百人情与事》所涉及人物,跨度百年,超过百人,大致有150人之多,是多年呕心沥血的艰辛结晶,是年逾八旬之际的集中展示,是与痛苦搏斗躲避伤恸的昂然迸发,现如今集中起来,蔚为大观,有近46万字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实在是可喜可贺。